「大廠」人才流失 狼性變躺平
2022年5月24日

中國政府近年對科網「大廠」祭出嚴厲監管政策,除了重挫科企龍頭股價外,減薪裁員負面消息不斷,也醞釀人才大逃亡。部份高端人才寧願回大專院校從事科研,年輕員工則選擇「躺平」,不再「狼性」。科企的競爭力靠創新,人才紅利消失將令企業前景更黯淡。

撰文:郭顯通 本刊記者

「大廠」是內地網絡用語,意指大型科網企業。所有科企都有屬於自己的「廠號」,騰訊是「鵝廠」(公司logo是企鵝)、百度是熊廠⋯⋯。「大廠」都是業內龍頭,薪高糧準,有良好的晉升階梯,在職場有地位。全國青年才俊都拼命躋身,大廠們藉着輕易建立的人才庫,提高科技競爭力。

一切改變從2020年開始,當年螞蟻在香港 IPO 受阻,隨後一連串高壓政策出台〔見表〕,各大廠裁員、撤部的消息接踵而來。裁員真相未明,減薪卻是鐵一般的事實。翻查部份「大廠」年度業績報告,騰訊 2021 年人均年薪77.8萬人民幣,而 2020 年有 81.1萬;小米2020年人均年薪 44.9萬,而2021年只得41.2萬。這些大廠是否氣數已盡,開始走下坡?

業務難有突破

「裁員雖有影響,卻非問題癥結。」一名國內互聯網行業獵頭跟記者分享。科網行業幾年前開始利潤下降,員工福利薪酬漲幅漸見緩慢,業內人士逐漸察覺行業變化。

近年,科技精英紛紛回流學術界,內地稱為「大牛回校」,因為他們看重的是長遠發展的機會。科網業薪酬雖不復高峰水平,但相較其他行業還是比下有餘。該名資深獵頭解釋,能夠進入行業的人,其實都是相關領域的專才,不會輕易轉換戰場,現時中途換跑情非得已。「能回學術界的都是行內大佬。」薪酬水平停滯、發展空間收窄,均令業內中層人士失去流動性,而高端人才又不屑留守。

他分析,互聯網行業高速增長時期已經過去,很多業務增長空間微乎其微,技術上已很難再有突破。熟悉AI行業的他表示,人工智能底層技術革新,難度很高。技術發展面臨瓶頸,互聯網流量亦接近到頂,用戶增長緩慢,加上股價暴跌,企業內部壓力非同小可,即使大裁員未至,行業前景也是一片灰暗。問到現在招聘、挖角的薪酬待遇與以前有何不同?他回答:「只能說不如以前了。」

「狼性文化」已成歷史

狼性文化在大廠林立的中國曾盛極一時,企業以極高的報酬來吸引人才,提倡「貪、殘、野、暴」,人才以燃燒生命來拼業績,如果適應不了高度競爭的文化就會被無情淘汰。以往,內地企業流行以「股權激勵」方式增加員工歸屬感,激勵員工賣命。隨著職級和資歷的增長,股份獎勵也越多,對於「大廠人」來說,曾是多麼美妙!懷著一腔熱血,陪伴公司成長、奮鬥,相信他朝有日公司股價騰飛之時,憑著手上股權,便能財富自由。

朝九晚九,一周工作六天的「996」工時曾是行業常態,今天都不復見。Chris(化名)是字節跳動的中層員工,與 Chris對話,絲毫感覺不到半點「狼性」。「有一次,上司看見我加班,還叫我早點下班。」公司明文規定不可加班,沒有長短週,週末雙休變成新常態,Chris表示,生活不只是工作。記者好奇,難道不想見證公司成長,互惠互利?他如此對記者說:「公司隨時可以不要你,我並沒有看得太重。」

股權對Chris及其同事來說,已不再迷人。經歷數之不盡的內憂外患,似乎大廠人員的心態也起了變化。同事之間鮮有提起股權,更關心即時回報,如假期、員工福利等,如果可以選擇,Chris 願意捨棄所有股權換取獎金或假期獎勵。現時公司仍然鼓勵員工對工作有夢想,年輕員工卻是同床異夢。

人才紅利消失

近年科網行業「內捲」加劇,競爭過度,年輕一代無力感日益增加。面臨科技大廠裁員潮,有傳不少內地應屆畢業生為避「最捲一年」選擇延畢,不想「捲」入漩渦。據調查,科網巨企在企業文化方面若出現負面新聞,絕對影響求職者的就業選擇〔見圖〕。今年二月,字節跳動一名員工猝死,再度觸發有關科企工作強度的爭議。諸如此類的醜聞,令年輕一代對大廠望之卻步。

行業內部飽和,規模萎縮,員工陷入被動內捲。科企對外無法擴張,對內無法留住人才,高齡高薪者幹勁不足,年輕一輩又傾向「躺平」,面對公司市值大幅下跌,前景不明朗,大部分人都不再對股權致富抱有幻想。高端人才不願「進廠」,科企的「人才紅利」正在流失,長遠競爭力堪虞。

——節錄自5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